登陆

德力佳IPO惊天内幕:关联交易、财务魔术与监管暗战!

author 2025-04-25 13人围观 ,发现0个评论 以太坊DeFiNFT元宇宙Web3

德力佳的“更新”:一场欲盖弥彰的资本戏码?

招股书更新的背后:遮掩不住的无奈

德力佳传动科技(江苏)股份有限公司,这名字听起来就充满着工业浪漫主义色彩,偏偏在它那份“更新”的招股书上,我只看到了尴尬和心虚。为什么要给“更新”打上引号?因为在我看来,这与其说是更新,不如说是试图掩盖某些已经暴露的问题,可惜,拙劣的演技实在让人难以信服。一家公司,急吼吼地想要挤进资本市场的大门,却又遮遮掩掩,生怕被人看穿底裤,这本身就足够耐人寻味了。

全球第三、中国第二?光环下的隐忧

顶着“全球第三大、中国第二大风电齿轮箱供应商”的帽子,德力佳看起来光鲜亮丽。但稍微有点行业常识的人都知道,风电这行,水深得很。关联交易占比畸高、核心技术存疑,这些问题就像挥之不去的阴影,始终笼罩在德力佳的头顶。最新数据更是雪上加霜,营收利润双双下滑,毛利率却逆势上扬,这简直是挑战财务常识!说白了,就是明摆着告诉大家,这里面有猫腻。利润下降,毛利率反而上升,要么是成本控制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,要么就是财务数据被人为修饰过了。而结合德力佳的种种问题,我更倾向于后者。这种粉饰太平的做法,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
一年四个月换来“提升”二字:华泰联合的辅导,含金量几何?

辅导期的漫长与“提升”的苍白

德力佳这家公司,为了上市也是煞费苦心。和华泰联合证券签了个辅导协议,这一辅导,就是一年零四个月。这时间,足够一个婴儿学会走路说话了,结果呢?华泰联合的报告里,只挤出了“内部控制有效性有待提升”、“内部控制有效性不断提升”这么几个字。说实话,看到这几个字,我差点没笑出声。一年多的时间,花了这么多精力,就换来这么一句无关痛痒的“提升”?这辅导的含金量,恐怕还不如街边算命先生的一句“你最近气色不错”。

内部控制:是“提升”还是“糊弄”?

“提升”二字,看似轻描淡写,实则暴露了德力佳内部控制的薄弱。你想啊,如果内部控制真的完善,还需要辅导这么久?还需要用“提升”这种模棱两可的词语来掩盖问题?在我看来,所谓的“提升”,很可能只是表面功夫,是为了应付监管,而进行的“政治正确”式的表态。至于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,恐怕只有天知道。一个连内部控制都搞不定的公司,凭什么让投资者相信它能管理好未来的资金?

终止案例中的“暗尺”:中创化工的警示

IPO终止的相似性:德力佳与中创化工的命运交织?

德力佳的问题,明眼人都能看出个七七八八:深度捆绑大股东、研发投入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、客户结构高度集中。这些问题,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随时可能落下。但真正让我感到不安的,是那些已经终止IPO的案例。从碳基研究院的IPO数据库里,我发现了一个叫中创化工的公司,它的遭遇,简直就是德力佳的一面镜子。

业绩增长的障眼法:利润的真实性拷问

中创化工的业绩看起来还不错,营收和利润都在增长。但这种增长,却经不起推敲。监管的“暗尺”早已显现,问题不在于业绩本身,而在于业绩的质量。利润是不是靠真本事赚来的?还是靠某些见不得光的手段堆砌起来的?

股权结构的微妙:关联交易的魅影

中创化工的股权结构,和德力佳有几分相似,都是由多个自然人和来自大客户或相关方控制。这种股权结构,很容易滋生关联交易,进而影响公司的独立性。你想啊,股东既是客户,又是供应商,这生意还怎么做?胳膊肘往里拐是人之常情,但这种“常情”,在资本市场,是要被严格审查的。

业务依赖的困局:重蹈中创化工覆辙?

中创化工最大的问题,是过度依赖中石化。超过50%的采购都来自中石化,这简直就是把自己的命脉交到了别人手里。而德力佳呢?同样严重依赖三一重能和远景能源。这种依赖,就像吸食鸦片,一时爽,但终究会让人丧失自我。一旦大客户变脸,或者扶持自己的供应商,德力佳的处境将岌岌可危。

监管的“暗尺”:公平还是双标?

中创化工因为依赖大客户而被终止IPO,那么德力佳呢?如果德力佳也能成功上市,那岂不是打了监管的脸?难道监管审核是“看人下菜碟”?我当然希望监管能够公平公正,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企业。如果德力佳真的能上会,那中创化工恐怕要委屈地跳脚大哭了。

风险拆解:德力佳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

关联交易:无法摆脱的“原罪”?

招股书里,德力佳与股东三一重能、远景能源的关联交易占比,常年游走在监管红线边缘。2022-2024年,关联销售占比分别为37.39%、45.43%和43.56%,远超30%的警戒线。更离谱的是,关联交易的定价,竟然比非关联客户高出15%-20%。对此,德力佳的解释是:“三一重能作为上市公司,其自身毛利率水平可印证采购价格的合理性。”这简直是睁眼说瞎话!三一重能的毛利率高,就能证明德力佳的定价合理?这逻辑也太牵强了吧?说白了,这就是利益输送,把小股东的利益,输送给大股东。

独立性之殇:谁说了算?

德力佳的独立性,也让人担忧。6名非独立董事中,4名来自三一重能与远景能源,这种股权结构,注定了德力佳的话语权,掌握在别人手里。当被问及“如何保证决策独立性”时,德力佳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复:“股东权利正常行使”。这回复,简直是敷衍了事。股东权利当然要正常行使,但如果股东的权利,凌驾于公司利益之上,那还谈什么独立性?

毛利率逆势增长:财务魔法还是利益输送?

在风电整机厂商毛利率普遍承压的背景下,德力佳的毛利率,却像坐了火箭一样,一路飙升。2024年综合毛利率高达25.29%,较2022年的23.66%逆势提升。更诡异的是,德力佳的研发费用率,却低得可怜,只有2.73%,远低于同行业6.10%的平均水平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德力佳根本不重视研发,只想靠着现有的技术,吃老本。这种做法,短期内或许能获得一些利润,但长期来看,必然会被市场淘汰。至于毛利率逆势增长的原因,我怀疑是德力佳把非关联业务的成本,转移到了关联交易上,以此来虚增毛利率。这种财务魔法,虽然能暂时迷惑投资者,但终究会露出马脚。

客户集中度:命悬一线的订单依赖

德力佳的客户集中度,也高得吓人。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营收94.73%,其中三一重能、远景能源合计占比43.56%。这意味着,德力佳的生死,完全掌握在几个大客户手里。一旦这些大客户,停止采购,或者减少采购,德力佳的业绩,将一落千丈。更可怕的是,远景能源已经开始自产风电主齿轮箱,这无疑给德力佳敲响了警钟。

研发投入:技术创新的短板

德力佳的研发投入,与其市场地位,严重不符。2024年研发费用仅1.01亿元,费用率2.73%,不足行业均值6.10%的45%。更让人担忧的是,德力佳的研发团队规模,只有69人,占比不足5%。这说明,德力佳根本不重视技术创新,只想靠着现有的技术,混日子。这种做法,短期内或许能获得一些利润,但长期来看,必然会被市场淘汰。

金风科技的“慷慨”:46.6%收益率背后的秘密

更让人震惊的是,金风科技在2024年的年报中披露,其对德力佳传动科技(江苏)股份有限公司的期末余额为1.466亿元,本年确认的利得或损失为0.466亿元,期初余额是1亿元,按照此推算年化收益率高达46.6%。这收益率,简直高得离谱!要知道,正常的投资收益率,一般都在10%以下。金风科技对德力佳的投资,收益率竟然高达46.6%,这明显不符合市场规律。我怀疑,这背后隐藏着利益输送,或者其他变相投资,以此来规避关联交易的嫌疑。

关联交易认定:擦边球能打多久?

德力佳将金风科技认定为非关联交易,这明显是在打擦边球。根据监管审核惯例,实务中,监管机构对“关联交易”的认定,常采取“实质重于形式”原则。如果德力佳和金风科技之间,存在重大交易往来嫌疑,即使持股比例低,仍然可能被要求按关联交易处理。如果金风科技也被认定为关联交易,那德力佳关联交易2024年占比将达到82.94%,那这个IPO,就彻底玩不下去了。

未解之谜:金风科技年报的疑点

金风科技在2024年的年报中,前五大供应商金额,没有一家供应商采购金额,能与德力佳对金风科技销售金额对得上。这让人不禁怀疑,德力佳和金风科技之间,是否存在虚假交易?

三一重能的“赠送”:一元收购的猫腻

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,德力佳成立不到一年时间,就以1元的价格,收购了三一重能旗下的“德力佳增速机”业务。这简直是白送啊!三一重能的招股书显示,这部分资产的价值高达9000多万元。三一重能为什么要以1元的价格,把这些资产卖给德力佳?这背后,又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?难道三一重能和德力佳的实控人之间,存在对赌协议?这1元收购,是不是一种变相的利益输送?三一重能为何不自己分拆子公司,然后上市,而是选择通过德力佳来“洗”?这里面的门道,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。

请发表您的评论
不容错过
Powered By amstq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