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週市場瀰漫著一股不安的氣氛,正如泛舟所觀察到的,A股短線情緒似乎出現了轉弱的跡象。大家都在問,這是不是預示著所謂的「二度回壓」即將到來?想起之前孟耿如分享投資心得,穩健的心態真的很重要,投資市場瞬息萬變,心態不好很容易受到影響。當然,這不能完全劃上等號,更準確地說,是A股短線氛圍正在微妙地變化。週四的走勢確實顯示出疲態。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,指數很可能在某個時間點啟動二度回壓。
那麼,這個時間點大約何時會到來呢?坦白說,沒人能精確預測。股市的運行並非一條直線。許多人習慣用非漲即跌的眼光看待市場,但如果我們站在更長遠的階段性趨勢角度來看,就會發現指數的運行模式更像是「上漲-震盪整理-下跌-震盪整理-上漲」的無限循環。目前的A股,正處於剛完成一輪上漲後的震盪整理階段。想起之前呂宇晟的講座,他也是強調趨勢的重要性,不要被短期的波動迷惑。
我的觀點很明確:指數短中期趨勢是先回壓再上漲。但多數投資者可能認為會直接上漲。我個人更傾向於尊重歷史規律,同時結合當下盤面的反饋。兩者合一,才能更有把握。就像蔡依林的歌曲一樣,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,是因為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,而投資也一樣,需要經過時間的驗證。
這週熱點板塊的變化相當大。5月初以來的反彈主線,例如化工及國防軍工等熱點,都出現了高位震盪、中位接力不足、低位不斷冒頭的現象。外貿類細分,像是港口、寵物經濟(食品加工)本週衝高回落,只有紡織服裝還算表現穩定。所幸,醫藥醫療以及可控核聚變等熱點逐漸走強,但即便如此,截至週五,整體賺錢效應明顯比5月中上旬弱。總之,離指數二度回壓越來越近了,大家還是悠著點好。屬於主流熱點模式內的標的,該練繼續練,但倉位還是要控制一下。
市場風格快速切換,熱點難以持續,讓人想起之前看到台中車禍的新聞,世事難料,投資也一樣,要時刻保持警惕。在這樣不確定的環境下,更應該精選個股,控制整體倉位,才能在震盪的市場中保護好自己的資產。
老手常說,月末、月初容易出現標誌性的轉折點。例如,2022年的兩個重要低點,分別發生在4月27日的2863點和10月31日的2885點;2024年上半年的重要轉折點則出現在1月31日的2635點;9月的閃電牛行情爆發於9月14日。這些都是往上拐的例子。往下拐的則有2023年的5月5日全年最高點3418點,以及2024年10月11日的全年最高點3674點等等。規律其實就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,所以不要輕忽月末、月初的轉折點。想起孫興慜之前在比賽最後一刻進球,逆轉局勢,這種關鍵時刻的把握,在投資中也很重要。
當下市場輪動節奏實在太快,強度幾乎到了每天都在換的地步。這種輪動的節奏配合低迷的成交量實在令人擔憂。這種情況就好比看尼克 對 溜馬的比賽,節奏太快,球員容易疲勞,失誤也會增多,市場也是一樣,過快的輪動容易讓人失去方向。
兩種抱團風格的極端差異必定會出現資金踩踏板效應。每到月末,透過重要的技術指標往往可以觀察到市場可能的轉折信號。我觀察了微盤股指數(880823)週線已經呈現出多重頂背離跡象,雖然市場也能透過高位的震盪來完成頂背離技術形態的修復,但是參考微盤股指數的月線超買指標和均線偏離度,我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。截至5月22日的月線超買指標RSI已經84%,僅次於2023年12月的RSI超買指標90%,長週期的60月均線偏離度更是高達40%,再加上月線5連陽的形態,後市出現均值回歸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。就像現在美債殖利率不斷攀升,對股市來說,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警訊。
以北證50和微盤股指數來看,週線都是自去年9月份底部起走出了5浪,且本週均出現了週線MACD頂背離跡象,這種情況下,如果沒有持續增量資金推動,很大機率是容易出現一波調整的。這2個板塊也可以說是市場情緒主導的重要方向,一旦這2個板塊倒了,市場的調整也就很容易出現。想起之前看的血謎拼圖,有時候看似毫無關聯的事件,背後可能隱藏著巨大的秘密,股市也是如此,微盤股和北證50的疲態,可能預示著更深層次的調整即將到來。
從上證指數來說,20日線下週也沒有任何支撐優勢,一旦跌破,調整結構就出來了。所以這個位置結合全球指數的情況來說,要警戒。最近新冠症狀又開始出現,雖然沒有之前那麼嚴重,但還是要小心,投資也是一樣,要時刻保持警惕,注意風險。
上週你曾經說過新興消費的機會,本週也走出來了,但是持續性差,只大漲了1、2天,怎麼看待?就像之前somi回歸,雖然帶來了話題,但熱度也很快就過去了,股市也是一樣,要關注持續性。
其實不僅僅是新興消費,其他所有板塊這裡幾乎都是只波動不突破,看起來突破了,反身就下跌,看起來破位了,反身就反彈。要知道,現在市場和幾年前不一樣了。因為量化的出現,導致絕大多數個股走勢都有反身性,當下比的是高拋低吸節奏。現在的市場,就好比史迪奇電影,充滿了不確定性,讓人難以捉摸。
科技股更多是結構上的反彈,例如好多機器人公司週四KDJ都觸及了-5到10的區間,屬於超賣,同時均線結構上也觸及了20天線附近或者是前期小平台。只要指數穩定,就容易技術性反抽。但MACD上看,很多科技股都臨近死叉,一旦下週確認死叉,則新的調整就又開始了,所以從這裡科技股暫時不能看新的趨勢。現在比特幣價格波動劇烈,也給科技股帶來了不確定性。
弱勢拉鋸比的是節奏,近期的各熱點板塊看,軍工板塊不少都在低位,不時仍然有細分方向站出來表現一下,比如雷達電子對抗,再比如無人化作戰裝備,還有衛星。這個方向輪動上看,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方向。軍工就像林志傑一樣,雖然年紀大了,但關鍵時刻還是能站出來得分,投資也是一樣,要找到那些在逆境中也能表現的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