厦门渡远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渡远户外”)的IPO之路,最终定格在了深交所的一纸终止审核决定上。原本计划在创业板大展拳脚的雄心壮志,如今却化为泡影。深交所网站上那则简短的公告,宣告了这家公司冲击资本市场的努力暂时告一段落。2022年6月8日,渡远户外递交的上市申请还历历在目,当时的踌躇满志与如今的黯然撤退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这不禁让人深思,一家看似前景光明的户外用品企业,为何会在上市前夕临阵退缩?
深交所的问询函,犹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,直指渡远户外的核心问题——股权权属。2019年7月,林豫柏以3元/股的“超低价”从其兄林豫松手中接过14%的股权,这一看似简单的股权转让,实则疑点重重。尤其是在林豫松名下五家公司股权相继被司法冻结的背景下,这笔交易更显得扑朔迷离。深交所的追问,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披露,更是对公司股权清晰度和潜在风险的深度挖掘。
“是否存在双方签署代持协议或抽屉协议以规避纳税义务的情形?”深交所的这一问,可谓一针见血。低价转让股权,往往是代持的惯用伎俩。林豫柏是否仅仅是林豫松的“白手套”?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的利益输送?如果存在代持,那么渡远户外的股权结构将变得极其复杂,甚至会影响到公司的控制权稳定性。税务部门若介入调查,随之而来的行政处罚风险,更是悬在渡远户外头顶的一把利剑。
林豫松所持五家公司股权被冻结和解除冻结,这无疑是影响公司稳定性的重要事件。渡远户外是否及时、充分地披露了这些信息?信息披露的真实性、准确性、完整性,是上市公司必须遵守的底线。如果渡远户外对此遮遮掩掩,试图蒙混过关,那么其信誉将大打折扣,投资者对其信任度也会降至冰点。这种行为,是对资本市场规则的公然挑衅。
渡远户外原计划募集4.6亿元,用于“水上运动用品和房车、游艇配套产品扩产项目”、“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”以及“补充流动资金”。然而,仔细分析这些募投项目,我们不难发现,其扩张的野心远大于自身实力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,盲目扩张产能,很可能导致产品滞销、库存积压,最终拖垮整个企业。研发投入固然重要,但如果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,再多的资金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作为渡远户外的保荐机构,东兴证券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然而,从深交所的问询内容来看,东兴证券的尽职调查似乎并未做到位。对于股权权属、信息披露等关键问题,东兴证券是否进行了充分的核查验证?如果保荐机构未能勤勉尽责,为问题企业保驾护航,那么其自身的声誉也将受到严重损害。陆丽彬、彭丹作为保荐代表人,更是难辞其咎。
渡远户外的IPO终止,无疑给其他试图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敲响了警钟。资本市场并非万能的提款机,而是充满风险的竞技场。企业要想在其中立足,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面、清晰的股权结构、规范的信息披露以及稳健的经营策略。盲目追求规模扩张,忽视内部风险控制,最终只会自食恶果。渡远户外的教训,值得所有企业引以为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