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五那点跌幅,说实话,看着都让人提不起劲。沪指跌了0.39%,深成指跌了0.31%,创业板指跌了0.4%。三大指数象征性地往下挪了挪,就好像在说:“嘿,我们也在动哦,别忘了我们!” 然而,真正在市场上搏杀的人都知道,这种微小的波动背后,是无数资金的暗流涌动,是散户的血汗钱在被一点点蚕食。涨幅榜上,环氧丙烷、通信设备、银行、深海科技这些板块,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冷冰冰的,充满了工业的味道,和老百姓的生活好像隔着十万八千里。而跌幅榜上的旅游、美容护理、乳业、农业,哪个不是跟民生息息相关?老百姓想出去玩玩,想让自己漂亮点,想喝口放心奶,想吃点安全的粮食,怎么就这么难?
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,就在这“一地鸡毛”的背景下,各路券商的晨会却开得热火朝天。中信建投说稀土供需格局向好,国金证券说看好工程机械的复苏,华泰证券说防御型资产是王道。这些券商,一个个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,仿佛股市一片光明,未来一片美好。但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,券商的本质是什么?是靠交易佣金吃饭的!他们不忽悠你买,他们吃什么?所以,对于这些晨会纪要,我向来是抱着怀疑的态度。他们说的,你信一半,都算你天真。
中信建投提到美国本土稀土公司MP Materials,说它因为贸易冲突,对中国的稀土精矿出口业务“不具商业可行性”而停滞。 这话说得挺委婉,翻译过来就是:美国人想自己搞稀土产业链,结果被卡脖子了。MP Materials的困境,恰恰暴露了美国稀土产业的脆弱性。他们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,但现实是,没有中国的市场,他们的稀土矿就是一堆废石头。
中信建投还提到,中国拥有全球约90%的稀土冶炼分离、磁材生产产能。 这的确是中国稀土产业的底气所在。我们掌握了稀土产业链的核心环节,拥有定价权,可以对美国形成制约。但是,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沾沾自喜。一方面,我们的稀土资源也在日益枯竭,过度开采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。另一方面,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发展稀土产业,试图打破中国的垄断。如果我们不思进取,固步自封,迟早会被别人赶超。
至于中信建投提到的人形机器人需求放量,我更是觉得有点扯淡。人形机器人现在还处于概念阶段,离真正大规模应用还差着十万八千里。就算将来人形机器人真的普及了,对稀土的需求量又能有多大?更何况,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,比如控制算法、传感器、电池等等,我们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。在这种情况下,指望人形机器人来拉动稀土需求,简直就是空中楼阁。
所以,对于中信建投提出的“稀土攻守兼备,建议持续关注”,我只能呵呵一笑。 在贸易战的背景下,稀土的确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。但是,投资稀土股,风险同样巨大。政策风险、市场风险、技术风险,哪个都不能忽视。盲目跟风,很有可能被套在高位,成为炮灰。所谓的“攻守兼备”,在我看来,更像是骑虎难下,进退两难。
国金证券说3月挖机内销同比增长28.5%,履带起重机等非土方板块也开始回暖。 乍一看,数据喜人,似乎预示着工程机械行业即将迎来春天。但是,我们也要冷静分析一下,这个增长的背后,有多少是真实的市场需求,有多少是政策刺激的结果?要知道,为了稳增长,各地政府都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。这种投资,短期内确实可以拉动工程机械的销量,但长期来看,是否会造成产能过剩,形成新的债务风险?
国金证券还提到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(CIMT)有望带动板块关注度提升,并建议重点关注工业母机领域头部企业。 工业母机,也就是机床,是制造业的基石,是国之重器。但是,长期以来,我国的工业母机产业一直受制于人,高端机床主要依赖进口。这就像一个瘸腿的人,跑得再快,也终究会被人甩在后面。 贸易摩擦加剧,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,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,必须靠自己研发。但是,研发需要时间,需要投入,需要耐心。指望短期内就能解决工业母机的“卡脖子”问题,是不现实的。
国金证券的报告,看似乐观,实则充满了焦虑。 贸易摩擦就像一面放大镜,放大了我们经济结构中的问题,放大了我们技术上的短板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工程机械行业想要真正实现复苏,绝不是靠简单的投资刺激,而是要靠技术创新,靠产业升级,靠提高自身的竞争力。那些只靠吃政策红利,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,终将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。
华泰证券认为,中美关税扰动压制市场风险偏好,资金交投相对清淡,A股或处于震荡歇脚期。 这种判断,相对来说比较务实。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,始终是悬在A股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。 只要这把剑还在,市场就很难真正走强。 资金交投清淡,说明投资者普遍比较谨慎,不愿意轻易冒险。在这种情况下,指望A股能够一飞冲天,是不现实的。
华泰证券还提到,投资者对政策对冲预期强化,逆势资金托底力量延续,底部位置仍有支撑,但上行动力仍待凝聚。 政策对冲,说白了就是政府出手救市。 历史上,政府救市的确起到过一定的作用。但是,救市资金毕竟有限,不可能无限量地投入。而且,救市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,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 如果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善,市场信心没有恢复,救市资金最终也会被消耗殆尽。
华泰证券给出的配置建议是:防御型资产、政策对冲方向、科技。 这其实是一种比较稳健的配置策略。在市场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,配置一些防御型资产,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。政策对冲方向,可以抓住一些政策红利。科技股,则可以博取一些超额收益。 但是,这种配置策略,也缺乏亮点,很难实现高收益。 而且,华泰证券的配置建议,过于笼统,缺乏具体的投资标的。 投资者如果照搬他们的建议,很可能陷入“什么都想抓,结果什么都抓不住”的困境。 总之,在震荡市下,任何投资建议都不能盲从。 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,做出独立的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