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泽润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一家主要生产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企业,终于拿到了创业板的入场券。计划募集7.2亿,对于一个行业“后浪”来说,这无疑是一场豪赌。然而,细看泽润新能的招股书,却发现这光鲜亮丽的表面下,暗流涌动。信息披露的问题,像一块块绊脚石,横亘在其上市之路上,让人不禁要问:这家企业,真的准备好了吗?
招股书中最先让人感到困惑的,是关于ODM客户的信息披露。数据显示,2022年泽润新能对客户B存在ODM销售,虽然金额有所下降,但依旧存在。然而,在首轮问询回复中,他们却矢口否认,声称当年来自客户B的ODM销售收入为零。这就像一个蹩脚的魔术,手法拙劣,漏洞百出。泽润新能自己都说了,ODM模式下,接线盒的产品型号是根据客户名称来区分的,那么,这前后矛盾的信息,究竟是笔误,还是有意隐瞒?又或者,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利益输送?
更令人玩味的是,泽润新能还“偷偷”修改了申报文件中与研发投入相关的数据,却未在招股书注册稿中以任何醒目的方式提醒投资者。研发投入,是衡量一家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。这种偷偷摸摸的修改,让人怀疑其真实性和可靠性。要知道,对于投资者而言,研发投入的数据直接关系到对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的判断。这种不透明的操作,不仅是对投资者知情权的漠视,更暴露出企业可能存在粉饰业绩的嫌疑。
信息披露的规范性,还体现在董事兼职及关联方披露方面。泽润新能董事邢松的信息披露就存在明显的缺失。招股书显示,邢松同时在多家企业任职,且其在念通智能的职位由监事变更为董事,以及新任职天鹰装备董事并持有股份等重要信息,均未及时更新或披露。更重要的是,天鹰装备的股东长盈粤富是泽润新能的关联方,但泽润新能对此也选择性地忽略。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,让人不得不怀疑,这背后是否存在一张精心编织的关系网,而泽润新能,正试图掩盖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。
泽润新能董事、财务总监、董事会秘书王亮的履历,以及董事、总经理张卫的履历,更是匪夷所思。王亮声称2004年就职于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,而该事务所却在2011年才成立;张卫则称1989年就职于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,而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。这难道是集体“穿越”?这种低级的错误,出现在如此重要的招股书中,让人无法相信这仅仅是简单的笔误。要么是审核团队的失职,要么就是企业在履历上动了手脚,试图美化高管的形象,以获得更高的估值。无论哪种情况,都严重损害了招股书的公信力。
泽润新能对单一客户的重大依赖,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。客户A贡献了超过50%的毛利,是名副其实的“金主”。然而,公司却申请豁免披露该客户的具体信息,仅仅用“一家美国本土的全球知名薄膜组件企业”来含糊带过。这种关键信息的缺失,让投资者如何判断公司盈利的可持续性?客户A的经营状况、市场地位、与泽润新能的合作模式,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未来发展。如果连这些基本信息都无法得知,投资者又该如何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?
更值得警惕的是,主要客户TCL中环在泽润新能IPO前夕“突击入股”,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利益输送。虽说客户入股可以被解读为对公司发展前景的认可,但这种行为也容易滋生不正当的利益交换。未来,泽润新能是否会为了迎合主要客户的利益,而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?这种风险,投资者不得不防。
最后,泽润新能还存在实际控制人多次拆借资金、个人卡代收代付及票据找零等财务不规范行为。这些行为虽然在金额上可能并不巨大,但却反映出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。票据找零这种操作,更是游走在灰色地带,容易滋生腐败。这些财务上的小毛病,如果不能彻底根除,很可能会成为未来上市后的一颗定时炸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