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传统的主营业务——肝素原料药,预计在2024年价格触底后,将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贡献稳定的收益来源,为公司整体业绩提供坚实的基础。
自2015年起,公司通过收购云克、安迪科等企业,并成立创新核药平台蓝纳成,已构建起完整的核药产业链网络。随着近30家核药房的投产,大规模的资产支出阶段基本结束。公司一方面是诺华等核药产品在医院终端放量的关键枢纽,另一方面,蓝纳成自主研发的创新诊断及治疗核药正逐步进入收获期,预计将为公司带来巨大的业绩增长潜力。
相较于ADC药物,放射性药物偶联物(RDC)在配体选择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,无需细胞内吞或断裂连接子,也无需特定的抗原识别,因此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。同时,核磁影像硬件设备的普及、核药治疗医疗环境的提升以及核药产业政策的扶持等因素,都为核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。
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的数据,2023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达到107亿美元,预计2024年至203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(CAGR)为11.5%。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测算显示,2023年中国核药市场规模约为50亿人民币,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32.4%,显示出中国核药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。
核药领域竞争环境相对良好,这主要是由于核医学原料供应、生产流通、医院准入以及政策监管等方面都存在较高的产业链壁垒,从而使得市场格局较为稳定,形成双寡头垄断的局面。
诺华自2017年起通过一系列的并购,成为核药领域的龙头企业,并在核药商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。其两款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性靶向核药Pluvicto和Lutathera,分别于2022年和2018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批准上市后,市场表现十分出色。2024年,Pluvicto实现营收13.92亿美元,同比增长42.0%;Lutathera实现营收7.24亿美元,同比增长19.7%。
伴随着治疗性核药的放量,配套的诊断核药示踪剂的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。例如,Plarify于2023年营收达到8.51亿美元,同比增长61.45%;Illuccix于2024年营收达到5.4亿美元,同比增长56%。据估算,约21亿美元的治疗市场对应着14亿美元的诊断市场,表明诊断性核药市场同样具有巨大的潜力,不容忽视。
Pluvicto于2024年9月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(CDE)纳入优先审评,预计将于2025年至2026年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,有望进一步推动国内核药市场的发展。
公司在核药领域拥有多款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药物,涵盖PSMA、FAP、αvβ3等多个靶点,这些药物均为治疗和诊断配套的一体化精准治疗方案。
预计在未来三年内,以下几款核药产品将为公司贡献商业化收益:
综合来看,公司即将步入管线收获期,伴随着新药品种的销售放量,并协同利用公司成熟的核药网络体系,公司有望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,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。
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.2亿元、37.1亿元和41.9亿元,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.2亿元、3.2亿元和4.0亿元,对应当前市值的市盈率(PE)分别为50倍、34倍和27倍。
考虑到公司创新核药管线进入收获期,核药网络化供应能力强,同时通过原有主业肝素类产品贡献稳定利润,我们判断公司当前的创新属性尚未完全体现,因此首次覆盖,给予“买入”评级。
新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,核药政策改革,汇率波动,肝素原料药采购及价格波动,以及折旧增加导致业绩下滑的风险。